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6集课程复讲 |
马央军学长 |
|
1、斗闹场,绝勿近;邪僻事,绝勿问。 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,会到不好的环境,根源还在他不懂得是非善恶的判断。 要从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 禁于未发之谓豫
2、深圳几位学《弟子规》的六、七岁的孩子关于“什么是好心、坏心、善恶?”的答案 孝跟敬是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 冰山与人的潜力 开发95%的潜力的两把钥匙:孝顺、礼貌 怕吃苦,吃一辈子苦;不怕吃苦,吃一阵子苦
3、邪僻事,绝勿问 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过问,这样会污染自己的心灵。 要慎于始、要禁于未发 孩子的嗜好,我们也要适当的去引导,甚至于去主导。当你所让孩子从事的娱乐都是很健康,对身心很有帮助的,久了以后,孩子自然就很欢喜去接受。
4、将入门,问孰存;将上堂,声必扬。人问谁,对以名;吾与我,不分明。用人物,须明求;倘不问,即为偷。 “将入门,问孰存”。我们要进人家的房间,首先一定要敲一下门,不然你很莽撞开进去,对人家非常无礼,所以先敲三下门。 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。 把它延伸一下,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去作客,所以“将入门”,将到人家家里,“问孰存”,可以先问问看他家里有哪些家人跟他一起住。到朋友家里,要能够也爱屋及乌,关心他的家人,那会一团和气。 我们现在年轻人都是年轻人跟年轻人交往,很少跟对方的父母接触,我就觉得这样不好。 易子而教,比方说你的孩子每天都跟着你,有一些道理他听得很熟,反而会忽略掉。那刚好你很好的朋友也提醒他这个道理,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:原来不是我爸爸这么讲,叔叔也这么说。他这个态度就会扎下去。 深圳,老师问孩子:假如你们有一亿,你们想做什么?有一个孩子就说我要做四件事。第一件事我要盖一所学校,要专门推广中国圣贤教育的学校,这是他第一个志愿。第二个愿望是要盖一间医院,让这些苦难的人、生病的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。第三个愿望,他要做一个大爱电视台。第四个愿望,他说他要当蔡老师。孩子的母亲说这些愿望,不见得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。她不希望孩子只是发一个空愿,愿望一定要从当下的生活,当下的每一步开始踏起。这个母亲也把他的志向回归到当下,回归到现在要好好充实自己。 马文仲双脚残废,还致力于办教育、办学校。“诚者,物之终始”。“至诚如神”。 孩子会有这样的心态,这样的人生价值观,最主要就是有好的环境。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常常一起学习,或者一起去爬山,让彼此的情谊很深厚,也让下一代都有很好的互动,就会形成一个环境的教化,互相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。 “将上堂,声必扬”。你到别人的家里去,假如人家还不在,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吗?绝对不能跑进去逛一逛。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,以致损害自己的名誉。 “用人物,须明求;倘不问,即为偷”。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,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。所以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,他顺手就拿来看一下。我们要适时把这个经文告诉他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